logo
  • 栏目频道
河外国际艺术学院“古韵新声 筝情绽放”——古筝教研室专场音乐会第二场
作者:河外艺术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28 16:29:24
访问量:113

      国际艺术学院于5月23日下午在汉唐楼125教室成功举行“古韵新声 筝情绽放”——古筝教研专场音乐会第二场。

      本场音乐会由郭子琳,陈鑫主持,出席本场音乐会的领导教师有:国际艺术学院院长刘珂言,音乐学院院长朱丽曼,器乐学院院长赵子璇,器乐学院副院长吕泰,青年教师:程子豪,许啸天,赵晨旭,高赞,刘梦凡,高川舒,魏少飞,王婧,徐海峰等。

     《战台风》 由王昌元作于1965年,此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寒鸦戏水》是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一。此曲旋律优美、格调清新、韵味别致,常戏称为潮州之州歌,是潮州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古筝重奏曲《天山之歌》,由大家耳熟能详的新疆民歌《送我一支玫瑰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天山之春》等歌曲素材融汇改编而成,全曲节奏明快强烈,情绪奔放热情,歌唱着美丽灿烂的春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激情满怀而朝气蓬勃,新疆人民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们浪漫奔放的天性,以及对家乡对祖国对生活的诚挚热烈的爱。

     《醉京斓》是由青年古筝演奏家詹倩创作于2017年的一首古筝曲。‌这首曲子结合了传统京剧元素和现代音乐元素,旨在让年轻一代也能够接受并欣赏这门艺术。‌《醉京斓》的旋律设计独特,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旋律线条流畅,音域宽广,既有高亢激昂的乐段,又有柔和细腻的旋律‌。‌

     《如是》是由作曲家王丹红女士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这部作品以昆曲音乐为素材,突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线性旋律以及古筝韵味美感,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充分发挥了古筝这件乐器的音乐表现力,力求表达世间万物千变万化,唯有保持本心,寻找内心真正平静的价值观,展现了“真、善、美”的人生真谛,是一部雅俗共赏、刚柔并济、内涵深远的优秀古筝作品。

     《定风波》创作于2015年8月,取名苏轼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本词为苏轼被贬黄州失意时期所作。作者被这首词所打动,借词意来抒写现代人类社会中面对苦难境遇、命数迭起的豁达人生观。在音乐上作者吸取了湘鄂山歌音乐,保留传统民乐根基的同时又适用了当代的一些音乐语汇表达,有借古之情写今之意。

     《出水莲》是客家筝曲中最著名、流行最广泛的“软线”大调乐曲之一。《乐剧月刊》题解为:“出水莲描写莲塘萧散、秋凉景色,富有睹物伤时意。”又云:“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其鲜嫩也。凡软线诸调,均可用此调起板。”客家人借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的意境,表达他们爱莲花的品格与心情,比喻客家人客居他乡,都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盛世国乐》此曲由孙金阳老师,曾威老师创作于2016年,以唐朝盛世为背景,通过古筝的独特音色和精湛的演奏技巧,描绘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的宏伟场景,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恒久魅力和中国盛世的恢弘景象。打击乐的加入更为乐曲增添了鲜明的节奏感,使其更具震撼力和表现力。

      今夜的星河已悄然缀满华彩!当最后一个音符在指尖滑落,我们仍沉醉于那抹古韵与新声交织的涟漪中。舞台上,琴弦震颤似灵动的蝶,表演者纤手起落间,或如清泉石上流,或似万马踏歌行,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千年故事,每一段旋律都绽放时代风华。感谢艺术家们用指尖的温度,让古筝这一古老乐器焕发新生,带我们领略传统与创新碰撞的绝美华章。曲终未必人散,余韵必将长存,期待下次重逢,共赴更璀璨的音乐之约!

<返回上一页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好友 分享到QQ空间 复制链接
招生咨询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