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典型-杨国同
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我自幼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对知识充满敬畏之心。从小学到大学,我始终以勤奋刻苦的态度对待学业,一步步踏上求学之路。
大家好,我是杨国同,河北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20届音乐表演本科一班班长。高考时我文化课成绩不好,按模考只能上专科,但我想通过音乐艺考当老师,父亲觉得我考不上,家里还有生病的姐姐,需要用钱,所以非常反对我学艺术。我写了一万多字的信,详细说了自己学音乐的经历和当老师的想法,父亲最终同意了。之后我开始准备艺考,每天练声、练琴、学乐理,同时补文化课。后来我成功的考上了河北外国语学院。
大学期间,我一直为当老师做准备。作为班长和团总支副书记,我积极组织精品艺术团课、同学们的毕业演唱会,积累教学经验。大三开始备考教师资格证,白天上专业课,没课的时候,对着镜子练试讲。我的老师们都非常鼓励我,也很“爱”我,一段时间就会“偷摸”给我发教师应聘,让我去积极参加。因此我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毕业前的教育实习,我第一次以老师身份上课,带学生打节奏、画五线谱,有个男生说我弹琴像他以前的音乐老师。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
毕业后我备考教师编制,和我的好兄弟一起租了一个房间,那里没有空调,夏天不仅蚊子满天飞,而且每天晚上抱着从水管接的水瓶才能睡着,就这样每天在学习的地方蹭空调学习,每天舍不得回住的地方,太热了。之后笔试拿了岗位第二,面试前我对着镜子练了上百遍,面试当天,我弹起琴就想起大学时老师们给我的肯定和实习时的教室和孩子们那对音乐的渴望,评委肯定的眼神让我知道,这么多苦没白吃。
最终我考上了教师编制。现在我已经成为真正的音乐老师,回头看这一路,从写万字信说服父亲,到大学四年备考,再到租阁楼考编,每一步都很难,但每一步都清楚自己要什么。我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认定了当老师这件事,然后一点点去做——练琴就练到手指起茧,背书就背到耳朵出茧,教案写错了就重写,试讲不好就多练。可能别人觉得我倔,但我知道,想做成事,就得把心思放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少想虚的,多干实的。
教育的传递像是一朵云去碰撞另一朵云。当我真正的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我才了解此刻的意义。我希望将所拥有的知识都传授给我的学生,用心去上好每一节课。与此同时我的学生们也和我一起成长,不再怯懦,不再害羞,而是用心去浇灌。学习的意义从来不是成绩与分数,而是更多的看待世界的方法与机会,在这一瞬间仿佛将我拉回到十年前,像一颗子弹正中眉心。教育具有滞后性,所以才形成的闭环。也许此刻才是教育的完成!
总之,从求学到教学之路,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成长、蜕变,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