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暴力说“不”!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 少数人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
1、人的潜在本能
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恼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
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
2、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的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 道德品质败坏; 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3、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一些学习上有因难的同学,由于他们学习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别人贴上“坏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时时处处地受到别人的歧视,在这种情景下,这些所谓“坏孩子”、“差学生从内心经常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
1、保持冷静、调整心态
不要认为自己真的"有问题"。相信"受害者有罪论"就是纵容了欺凌现象。
2、回避冲突场景
面对语言上或肢体上较轻的冲突时应该采取回避的做法,不要激化矛盾。
3、反抗
反抗不是以暴制暴,而是起到一个震摄作用,告诉对方自己不是软弱可欺的。
4、寻求帮助
积极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如果没有受到重视可反复求助,尝试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