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发展史
一、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
(约公元前600年—公元400年)
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的功能主要是祭祀、娱乐和典仪。其音乐形态是单声部的,器乐为人声演唱的旋律添加装饰,构成支声复调。乐器有拨弦乐器里拉和它的改良类型基萨拉;吹管乐器有阿夫洛斯管和西林克斯。音乐表演基本是即兴性质的。
早期基督教音乐与古希腊音乐形态十分接近,它们同样是单声部的,旋律在节奏和节拍的处理上与歌词关系密切;没有固定记谱法,以即兴表演为主等。古希腊的音乐体系,经过长达数世纪之久的耕耘,对后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二、中世纪音乐
(约467年—14世纪)
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467年,西方国家四分五裂。此时的中世纪音乐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宗教音乐主要包括: 单音旋律的格里高利圣咏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复调音乐。格列高利圣咏用于礼拜仪式,内容取自圣经,用拉丁语演唱,是一种没有固定节拍、无伴奏的单声部歌曲。复调音乐,如奥尔加农,奥尔加农由在格列高利圣咏的上方或下方添加声部构成。它的形态逐步复杂丰富,依据发展的阶段可分成平行奥尔加农、自由或反向的奥尔加农、花唱式或称华丽)奥尔加农和采用节奏模式加以组织的有量奥尔加农。所有音乐与宗教活动密不可分。世俗音乐则主要是方言歌词的歌曲。写作者有法国的游吟诗人,德国的恋诗歌手和名歌手,民间职业艺人游唱艺人。世俗歌曲的歌词采用押韵的诗,有明快的节奏,曲调是歌谣性的。它继承了教会调式,但更多采用大、小调式。演唱时常有乐器伴奏。
三、文艺复兴时期
(约1475年—1600年)
音乐的“文艺复兴”是指1475-1600年音乐的发展。先后出现在意大利,法国,英国。其间最有意义的发展是将音乐与歌词密切联系起来。文艺复兴的作曲家开始为家庭创作世俗音乐,也为教堂创作传统的宗教音乐。
以G.帕勒斯特里那和西班牙作曲家T.维多利亚、F.格雷罗为代表的罗马乐派;以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为中心形成的威尼斯乐派,以来自佛兰德的音乐家A.维拉尔特为开端,包括A.加布里埃利和G.加布里埃利叔侄、C.梅鲁诺等好几代音乐家。他们大大丰富了教堂音乐,创造了双重合唱队构成的交替圣咏,形成了托卡塔、坎佐纳、前奏曲等器乐音乐体裁,是巴罗克风格的先声
四、巴洛克时期
(约1600年—约1750年)
巴洛克在17、18世纪指装饰华丽的建筑风格,后来指一个艺术风格时期。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是:歌剧的诞生和器乐音乐的发展,复调风格逐渐向主调风格转移,教会调式逐渐被大小调体系代替,数字低音的运用引起了“和声学”的新概念。
巴洛克时期见证了歌剧的诞生、管弦乐队的发展和器乐的繁荣,特别是小提琴和键盘乐器的创作与演奏技巧,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新的音乐风格在意大利萌芽,很多意大利音乐家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古典主义时期
(约1750年—1820年)
1750-1820年被称为音乐史上的“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发展出了一种相比巴洛克时期而言全新而简洁的音乐风格。其核心是明晰、有节制和平衡。
古典主义时期,器乐音乐第一次超越了人声音乐的受欢迎程度。作曲家们不得不试着探索新的作曲方法,以创作出更大型、更复杂的作品应对观众与日俱增的欣赏需求。钢琴首次进入公众意识中,因其可以弹出力度变化的优美乐句,而逐渐取代了羽管键琴,成为人们喜爱的键盘乐器。
六、浪漫主义时期
(约1820年—1910年)
19世纪是西方音乐史上极具魅力的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侧重从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个性张扬,追求独创性,崇尚人的情感与本能,也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爱情、诗歌、文学都是催生浪漫主义音乐的“魔法”。
在浪漫主义时期,一些技艺精湛的演奏大师,如李斯特,赋予了该时期的音乐一些独有的特征。同时,音乐界也出现了音乐沙龙的潮流,如肖邦和舒曼的短小作品...因此,当时许多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为公众所创作的独奏或管弦乐队作品与独处一隅的“沙龙音乐”,如舒伯特的《冬之旅》等之间逐渐构成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形成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
七、20世纪音乐
(约1900年—约1999年)
活跃于世纪之交的作曲家们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创作活动。马勒早在1911年去世,斯克里亚宾和德彪西在战争最激烈的1915年和战争结束的1918年相继离世。
战后,理查施特劳斯在创作上明显开始衰退,拉威尔、普契尼、拉赫玛尼诺夫、西贝柳斯等人也极少发表作品,他们的名作几乎都写于战前。